
現代人常見的健康問題之一就是身體濕氣重,這不僅影響身體舒適,還可能引發一些如疲倦、睡眠不良、甚至濕疹等症狀。根據中醫理論,濕氣的累積多與飲食、生活習慣有關,因此飲食調整成為改善濕氣的有效手段之一。
身體濕氣重喝什麼茶好呢?去濕茶可以天天喝嗎?市面上去濕茶、除濕茶飲種類繁多,要怎麼選擇才最適合自己呢?不如試試下面我們為你推薦的這些吧!大多只需要簡單準備材料便可以在家輕鬆調製!如果想更方便的喝茶去濕,市面上也有許多已經調製好的去濕茶配方茶包可以參考。
📚延伸閱讀 |
·為什麼喝了去濕茶沒有用:https://www.dayhealth.tw/taboo-dehumidification/ |
·10大去濕重點:https://www.dayhealth.tw/wet-out/ |
·順孅茶減重有效嗎:https://www.dayhealth.tw/dampness-reducing-tea/ |
文章目錄
如何知道身體濕氣重?身體濕氣重症狀自我檢測

身體濕氣重的人,經常出現長期疲勞、四肢沉重等狀況。依照濕氣積聚在不同部位,病症也不同。
•身體、四肢容易浮腫、虛胖體質
•容易感到疲倦、睡不飽
•大便黏膩,容易黏在馬桶上、大不乾淨
📚延伸閱讀 |
·體內濕氣檢測: https://www.dayhealth.tw/wet-sign/ |
·去濕茶品牌排行榜:https://vocus.cc/article/66262733fd89780001564f02 |
身體濕氣重喝什麼茶?5款去濕茶飲推薦

綠茶功效
1、含有咖啡鹼、茶多酚,具利尿作用
2、促進新陳代謝、排出體內多餘濕氣
注意事項:
1、綠茶屬於寒涼性飲品,過量飲用可能會影響脾胃功能。
2、避免空腹飲用,尤其對脾胃虛寒的人群,應適量飲用。
紅豆薏仁茶功效
1、紅豆健脾除濕;薏仁排濕利水
2、改善體內濕氣的生成、緩解水腫
3、改善消化系統
注意事項:
1、適量飲用即可,過量飲用可能會對腎臟造成過度負擔。
2、若有過敏體質者,應注意薏仁可能引起的過敏反應。
漢方祛濕茶功效
1、通常含有山楂、洛神花、薏仁、陳皮、甘草等中藥材
2、促進血液循環,改善脾胃功能,排除體內濕氣
3、山楂促進消化,洛神花清熱解毒,薏仁消腫排濕,陳皮健脾開胃
注意事項:
1、過量飲用可能引起胃腸不適
2、孕婦及正在服用藥物的人群應在中醫師指導下使用
📚延伸閱讀 |
·洛神花茶功效: https://www.dayhealth.tw/roselle-effect/ |
·痘痘與身體濕氣關聯:https://www.dayhealth.tw/pimple-cause/ |
生薑紅茶功效
1、生薑含薑辣素能發散風寒、驅寒除濕,促進血液循環
2、有助於發汗袪濕,促進消化、加速新陳代謝
注意事項:
1、生薑性質較為刺激,過量飲用可能會導致胃部不適或燥熱。
2、適合寒冷季節飲用,體質較熱者應避免過量飲用。
黑豆決明子大麥茶功效
1、黑豆健脾補腎、利濕;決明子利尿、改善水腫
2、幫助改善脾胃功能,排除體內濕氣。
3、大麥清熱健脾,促進消化系統運作,改善胃口不佳
注意事項:
1、黑豆應炒熟後飲用,避免生豆引起腹瀉。
2、決明子過量可能會引起腹瀉或消化不良,建議適量飲用。
📚延伸閱讀 |
·消水腫穴道大全:https://www.dayhealth.tw/massage-edema/ |
·5個排濕氣止癢法:https://www.dayhealth.tw/eczema/ |
濕氣過重常與不良飲食習慣有關,像是油膩、甜食、寒涼食物都會加重體內濕氣。若出現身體沉重、疲倦、水腫或皮膚問題,可能就是濕氣堆積的警訊。
除了自製茶飲,市面上也有許多由中醫師調配的祛濕漢方茶,能根據不同體質調整配方,不只能幫助排濕健脾,還能從根本改善體內環境、提升整體代謝力,達到更長效的調理效果。
對抗濕氣並非一蹴可幾,真正有效的去濕方法,需要透過長期飲用去濕茶、按摩除濕穴道、攝取去濕食物,再搭配改善生活習慣,像是遠離潮濕悶熱環境、維持規律作息,才能讓體內的濕氣慢慢排出。
別忘了,每天補充足夠水分也很重要!水分能幫助代謝循環運作順暢,才不會讓濕氣卡在身體裡越積越多。
📚延伸閱讀 |
·足貼為何能吸出濕氣:https://www.dayhealth.tw/feet-sheets/ |
·解決腳汗的4大穴道:https://www.dayhealth.tw/sweaty-feet/ |
·泡腳可以天天泡嗎:https://www.dayhealth.tw/feet-soaking/ |

【你可能還會有興趣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