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台灣,有相當高比例的民眾曾被痔瘡困擾過。許多人覺得尷尬、選擇忽視,甚至以為忍一忍就會自己好。但李奕昀中醫師提醒,痔瘡是否能自行痊癒,取決於嚴重程度,以及痔瘡若不及時治療,容易反覆發作、甚至惡化成出血與脫出,影響生活品質。
本文邀請翰醫堂博愛院李奕昀中醫師,帶你認識痔瘡的成因、分級與改善方法,透過中醫從根本調理體質、遠離疼痛與不適。

文章目錄
什麼是痔瘡?為什麼會有痔瘡?
痔瘡是肛門或直腸末端靜脈叢曲張所形成的靜脈瘤,根本原因多與氣血循環不佳、排便用力過度或長期壓迫有關。李奕昀中醫師指出,痔瘡的主要成因包括:
•飲食習慣不佳:愛吃辣、油炸、燒烤或喝酒,易使濕熱下注。
•久坐少動:長時間久坐導致氣血不暢、靜脈壓力上升。
•脾虛濕蘊:脾氣虛弱、運化不良,使濕氣滯留。
•氣血瘀滯:氣血循環不順,導致血液淤積於肛門靜脈叢。
臨床上常見症狀包含出血、腫痛、脫出及搔癢感,若拖延未治療,可能進一步影響坐姿、排便與睡眠品質。
◎中醫師團隊研發排便果凍》有效改善便秘、輕鬆排出清除體內宿便
| 📚延伸閱讀 | 
| ·冬天氣溫低容易便秘嗎:https://www.dayhealth.tw/poop-winter/ | 
| ·大便大不乾淨怎麼辦:https://www.dayhealth.tw/poop-efficiency/ | 
| ·大便卡住大不出來怎麼辦:https://www.dayhealth.tw/stool-is-too-hard/ | 
怎麼判斷自己有痔瘡?痔瘡分級自測一次看!

痔瘡依照嚴重程度可分成四級,大家可以透過以下簡單方式初步確認自己的狀況,若出現出血、脫出或疼痛等情形,就要特別注意痔瘡是否已進展到中重度。
一、第一級痔瘡
•特徵:痔瘡完全隱藏在肛門內
•症狀:排便時可能有少量出血或搔癢感
二、第二級痔瘡
•特徵:排便時痔瘡會脫出肛門,排便後能自行縮回
•症狀:出血與輕微不適感
三、第三級痔瘡
•特徵:痔瘡增大,排便後需用手推回肛門
•症狀:出血、腫痛、脫出明顯
四、第四級痔瘡
•特徵:痔瘡嚴重脫出,無法自行縮回
•症狀:疼痛劇烈、出血明顯、影響行動與坐姿
只有第一級痔瘡有機會靠自我護理改善。若屬第二級以上或有反覆出血、疼痛、腫脹問題,建議儘早就醫治療。若伴隨頭暈、疲倦等症狀,也可能因長期出血造成貧血,應立即檢查。
◎中醫師團隊研發排便果凍》有效改善便秘、輕鬆排出清除體內宿便
痔瘡可以看中醫嗎?中醫師分享3大痔瘡類型與治療方法

痔瘡的痛苦如坐針氈,走路、上廁所都成為挑戰。李奕昀中醫師表示,中醫不僅能緩解症狀,更能從體質著手調理、預防復發。以下為臨床常見3種痔瘡類型與中醫治療方向:
一、熱毒蘊結型
•症狀:紅腫、疼痛、大便出血鮮紅
•治法:清熱解毒、潤腸通便
•常用藥材:黃芩、黃連、大黃
二、氣虛血瘀型
•症狀:久治不癒、肛門墜脹感
•治法:補氣活血、活血化瘀
•常用藥材:當歸、桃仁、赤芍
三、濕熱下注型
•症狀:腫痛、灼熱、搔癢
•治法:清熱利濕、瀉下熱結
•常用藥材:黃柏、知母、蒲公英
| 📚延伸閱讀 | 
| ·便秘症狀有哪些:https://www.dayhealth.tw/constipation-symptom/ | 
| ·解便秘穴道大全!:https://www.dayhealth.tw/acupuncture-constipate/ | 
| ·便秘該喝什麼茶?:https://www.dayhealth.tw/tea-for-constipate/ | 
李奕昀中醫師分享4大方法幫助改善痔瘡問題

除了中藥治療外,日常飲食與生活習慣的調整同樣重要。李奕昀中醫師建議,可以從以下4個方法改善:
一、攝取足夠蛋白質與維生素C
維生素C可促進膠原蛋白合成、幫助傷口癒合。平時可多吃奇異果、柑橘、魚肉、豆製品等高蛋白與高維生素C食物。
二、注意烹調方式
避免油炸、燒烤、辛辣等刺激性料理,改以蒸、煮、燉為主,減少腸胃與肛門靜脈負擔。
三、增加膳食纖維
多吃蔬果、燕麥、地瓜葉、木耳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,能促進腸道蠕動、軟化糞便,減少排便用力。
四、補充足夠水分
每日攝取1500~2000ml水分,有助糞便柔軟、順利排出,預防便祕與痔瘡惡化。
除了以上4種改善&預防痔瘡的日常方法之外,也可以透過溫水坐浴舒緩痔瘡的疼痛!可以準備約40°C的溫水,每次坐浴5~10分鐘,每天1~2次,特別是排便後,可促進血液循環、減輕腫脹不適。
| 📚延伸閱讀 | 
| ·解便秘穴道大全:https://www.dayhealth.tw/acupuncture-constipate/ | 
| ·酵素果凍推薦排行榜:https://www.dayhealth.tw/best-poo-jelly/ | 
| ·便秘不能吃什麼:https://www.dayhealth.tw/constipate-taboo/ | 
痔瘡雖常見,但若長期忽略,可能導致慢性出血、貧血或生活不便。李奕昀中醫師提醒,若出現排便出血或疼痛,應及早尋求專業診療。搭配飲食調整與規律作息,從體質根本改善,才能真正遠離痔瘡困擾、恢復輕鬆自在的生活。

【你可能會有興趣】
			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