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日健康
無搜尋結果
View All Result
  • 減肥
  • 運動
  • 飲食
  • 養生
  • 醫師專欄
  • 營養師專欄
  • 減肥
  • 運動
  • 飲食
  • 養生
  • 醫師專欄
  • 營養師專欄
無搜尋結果
View All Result
日日健康
無搜尋結果
View All Result

首頁 / 醫師專欄 / 秋天想睡覺可能是秋乏症侯群!蔡承玲中醫師帶你認識秋乏原因與改善方法

秋天想睡覺可能是秋乏症侯群!蔡承玲中醫師帶你認識秋乏原因與改善方法

蔡承玲 中醫師 by 蔡承玲 中醫師
2025-11-04
in 醫師專欄

每到秋天就容易懶洋洋、提不起勁,明明睡了很久卻總想再睡?許多人會以為是工作太累、睡眠不足,但其實這可能是「秋乏症候群」!

中醫師分享,秋天氣候轉涼、濕氣未消,加上日照時間變短,身體代謝節奏改變,容易出現精神倦怠、胃口差、皮膚乾癢等症狀。只要掌握調理原則,搭配飲食與穴道按摩,就能幫助身體順利度過秋乏期。

文章目錄

  • 秋乏是什麼?為什麼秋天特別想睡?
  • 秋乏有那些常見症狀?
  • 秋乏養生飲食建議:補氣養陰、健脾去濕
  • 秋乏養生飲食禁忌:避免寒涼食物
  • 秋乏養生作息建議:順應節氣
  • 秋乏養生穴道推薦:幫助氣血運行

秋乏是什麼?為什麼秋天特別想睡?

立秋之後,夏季遺留的「暑濕之氣」仍殘留體內,若未及時排出,濕氣困脾,就會讓人覺得身體沉重、沒力氣。

中醫認為濕氣易傷脾,脾主運化水濕、負責消化吸收,就會導致食慾不振、腹瀉、倦怠感。

◎中醫師也在喝的去濕茶》100%天然漢方,有效排出體內多餘濕氣

📚延伸閱讀
·為什麼喝了去濕茶沒有用:https://www.dayhealth.tw/taboo-dehumidification/
·10大去濕重點:https://www.dayhealth.tw/wet-out/
·順孅茶減重有效嗎:https://www.dayhealth.tw/dampness-reducing-tea/

秋乏有那些常見症狀?

秋乏不只是「想睡覺」,更可能伴隨一連串身體與情緒變化。常見秋乏徵兆包括:

1、明明睡飽仍覺得疲倦、沒精神
2、頭暈、頭重、注意力不集中
3、食慾下降、消化不良、腹瀉
4、情緒低落、想發呆、睡眠品質變差
5、皮膚乾癢、喉嚨乾、嘴唇脫皮

📚延伸閱讀
·體內濕氣檢測: https://www.dayhealth.tw/wet-sign/
·去濕茶品牌排行榜:https://vocus.cc/article/66262733fd89780001564f02

西醫稱為「季節性情緒失調」(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,SAD),好發於秋末和冬季。入秋後日照時間漸減,容易使人的新陳代謝、血清素和褪黑激素等神經傳導物質失衡。

中醫則認為秋季屬金、對應臟腑為「肺」,肺主氣、主情志之「悲」,因此秋天特別容易出現情緒鬱悶、失眠、精神不振的狀況。

秋乏養生飲食建議:補氣養陰、健脾去濕

秋季飲食原則以「清淡、清補、潤燥健脾」為主,讓身體在溫潤與代謝之間取得平衡。

1、補氣健脾類:山藥、蓮子、薏仁、白扁豆、南瓜、紅棗

2、滋陰潤燥類:銀耳、百合、芝麻、杏仁、蜂蜜

3、健脾去濕類:紅豆、茯苓、薏仁

4、日常飲品建議:搭配四神湯或去濕茶,幫助排除暑濕、提升代謝,並以溫開水為主,採「少量多次」補水方式,能促進循環與代謝,避免寒涼飲品造成脾胃受寒。

📚延伸閱讀
·洛神花茶功效: https://www.dayhealth.tw/roselle-effect/
·痘痘與身體濕氣關聯:https://www.dayhealth.tw/pimple-cause/

◎中醫師也在喝的去濕茶》100%天然漢方、中醫團隊研發

秋乏養生飲食禁忌:避免寒涼食物

1、辛辣、烤炸、油膩食物,容易生內熱、傷陰耗氣

2、冰品、冷飲、甜點、精緻澱粉,會損傷脾胃、助長濕氣

在《靈樞·邪氣藏府病形》也提醒:「形寒寒飲則傷肺」,秋季主肺,應避免寒涼食物,以保肺氣充足。

📚延伸閱讀
·身體濕氣重吃什麼?:https://www.dayhealth.tw/dehumidify-food/
·身體濕氣重會導致肥胖?:https://www.dayhealth.tw/moisture-obesity/

秋乏養生作息建議:順應節氣

《黃帝內經》提到:「秋三月,早臥早起,與雞俱興,使志安寧。」意思是秋天要「早睡早起、收斂神志」,順應自然節律,讓身體與季節和諧。

1、早睡早起,幫助代謝修復

2、平穩心神、避免情緒過度起伏

3、多曬太陽、適度運動,幫助氣血循環

秋乏養生穴道推薦:幫助氣血運行

秋乏去濕5大穴道:陰陵泉穴、豐隆穴、百會穴、合谷穴、足三里穴,幫助氣血運行、改善疲倦無力。

一、加強去濕穴道

1、豐隆穴

  • 位置:先找到膝蓋骨外側陷下處,與外腳踝連線的中點
  • 作用:刺激氣血循環、健脾化濕,緩解便祕、消除水腫及肥胖

2、陰陵泉穴

  • 位置:小腿內側、脛骨內髁之下
  • 作用:健脾去濕,消除水腫,治療膝蓋痛
📚延伸閱讀
·消水腫穴道大全:https://www.dayhealth.tw/massage-edema/
·5個排濕氣止癢法:https://www.dayhealth.tw/eczema/

二、提升免疫力穴道

1、足三里穴

  • 位置:小腿前外側,外膝眼下3寸(4指幅),脛骨前緣外一寸(1拇指橫寬)處,在脛骨前肌中
  • 作用:增強免疫力、調理脾胃、補中益氣、疏風化濕

2、合谷穴

  • 位置:手背第1~2掌骨間,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
  • 作用:預防感冒、鼻塞、過敏,疏散風邪、清泄肺氣

三、提升陽氣穴道

1、百會穴

  • 位置:頭部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
  • 作用:此穴是手足三陽、督脈及足厥陰眾多經脈之交會處,醒神開竅,升提人體的陽氣,紓緩疲勞

◎中醫師也在喝的去濕茶》100%天然漢方、中醫團隊研發

【你可能還會有興趣】

順孅茶減重有效嗎?中醫師團隊研發順孅茶改善體內濕氣囤積,幫助減重
身體濕氣重喝什麼茶?中醫推薦5款去濕茶飲,有效排濕、養脾又消水腫
身體濕氣重吃什麼?這些豆類、蔬菜瓜果、辛香料排濕利水超有效
身體濕氣是什麼?萬病起於濕邪,健康就從身體除濕做起
標籤: 秋乏秋天想睡覺秋乏原因秋乏症狀
ShareShareSend
上一篇

如何改善便秘體質?腸熱、氣滯、腎虛、血虧,中醫師4款中藥茶對症下藥有效順暢!

下一篇

【2025最新】睡眠茶推薦排行榜:哪家喝了最好睡?TOP6品牌好眠養生茶評比

相關文章

痔瘡會自己好嗎?李奕昀中醫解析痔瘡症狀與4大方法改善痔瘡問題
醫師專欄

痔瘡會自己好嗎?李奕昀中醫解析痔瘡症狀與4大方法改善痔瘡問題

2025-11-04
禿頭怎麼辦?舒敬容中醫師解析3大禿頭原因與3個光頭迷思
醫師專欄

禿頭怎麼辦?舒敬容中醫師解析3大禿頭原因與3個光頭迷思

2025-10-29
產後掉髮怎麼辦?張雅涵中醫師解析落髮原因以及中醫調理方法
醫師專欄

產後掉髮怎麼辦?張雅涵中醫師解析落髮原因以及中醫調理方法

2025-10-30

發佈留言 取消回覆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熱門文章

  • 足貼有用嗎?從足貼成份與原理,分析足貼為何能吸出濕氣

    足貼有用嗎?從足貼成份與原理,分析足貼為何能吸出濕氣

    0 shares
    Share 0 Tweet 0
  • 下半身水腫怎麼辦?如何快速消水腫腿?教你7招快速消水腫腿

    0 shares
    Share 0 Tweet 0
  • 身體濕氣重喝什麼茶?中醫師推薦5款去濕茶飲,有效排濕、養脾又消水腫

    0 shares
    Share 0 Tweet 0
  • 黃耆枸杞紅棗湯療效驚人!為何中醫建議全民防疫最好要喝它?

    0 shares
    Share 0 Tweet 0
  • 【2025最新】去濕足貼怎麼選?市售品牌誰的CP值最高?5款網友最推薦足貼評比來了!

    0 shares
    Share 0 Tweet 0

熱門話題

#消水腫 #減重 #痘痘 #漢方茶 #便秘

最新文章

【濕氣懶人包】中醫師教你自我檢測體內濕氣以及如何快速去除濕氣

【濕氣懶人包】中醫師教你自我檢測體內濕氣以及如何快速去除濕氣

2025-11-12
痔瘡會自己好嗎?李奕昀中醫解析痔瘡症狀與4大方法改善痔瘡問題

痔瘡會自己好嗎?李奕昀中醫解析痔瘡症狀與4大方法改善痔瘡問題

2025-11-04
禿頭怎麼辦?舒敬容中醫師解析3大禿頭原因與3個光頭迷思

禿頭怎麼辦?舒敬容中醫師解析3大禿頭原因與3個光頭迷思

2025-10-29

文章分類

  • 濕氣
  • 減肥
  • 運動
  • 飲食
  • 養生
  • 醫師專欄
  • 營養師專欄
  • 其他

訂閱電子報

Loading

[email protected]

關於我們

網站內容供參考,涉及醫病診療仍請遵從專業醫生指導。
日日健康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© 2020 日日健康. All Rights Reserved.

無搜尋結果
View All Result
  • 減肥
  • 運動
  • 飲食
  • 養生
  • 醫師專欄
  • 營養師專欄
  • 關於我們

Copyright © 2021 日日健康

本網站使用cookies為您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。繼續使用本網站表示您同意我們的隱私權政策。同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