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每天到了傍晚,是否覺得鞋子變緊、腿部異常沉重?脫下襪子後,小腿上可能還會留下一道明顯的印痕。再仔細一看,小腿不僅浮腫,還像麵龜般圓圓腫腫,按壓後皮膚失去彈性。這一切都可能是典型的「小腿水腫」症狀。
小腿水腫並不罕見,尤其對女性族群、上班族、久站者更是常見現象。雖然多屬生理性反應,但若長期忽視,可能掩蓋潛在的健康警訊。本文將帶你完整解析小腿水腫原因,並從中醫觀點與日常保健角度,教你有效改善下半身水腫,輕鬆找回雙腿輕盈感!
文章目錄
為什麼會小腿水腫?小腿水腫的常見症狀
小腿水腫是指水分在腿部皮下組織中滯留,導致腫脹、沉重或壓痕等現象。常見症狀包括:
1、小腿腫脹、脹大、穿鞋變緊
2、按壓後出現明顯凹陷壓痕
3、腿部沉重無力、緊繃不適
4、行走時感到卡卡、不靈活
小腿水腫原因有哪些?病理性、生理性兩大類

病理性小腿水腫原因
病理性小腿水腫通常是由於某些疾病或健康問題引起的,這些問題會影響體內的水分平衡或血液循環。常見的病理性原因包括:
•心臟衰弱:心臟無力回流血液,導致下肢滯留
•腎功能異常:無法排除多餘水分
•肝臟疾病:血液中白蛋白下降導致水分外滲
•靜脈曲張、淋巴水腫
•甲狀腺功能低下
若伴隨疲倦、呼吸急促、尿量改變等異常,建議及早就醫檢查。
生理性小腿水腫原因

相較之下,生理性小腿水腫較常見也較無危險性,但若不改善生活習慣,也可能日漸惡化。常見因素有:
1、 鹽分攝取過量
吃太鹹會讓血液中鈉離子濃度升高,使水分滯留體內,腿部容易腫脹。
2、水分攝取不足
很多人誤會水腫是因為喝太多水導致,這其實是錯誤觀念。如果人體的排水袪濕功能正常,即使喝再多水,也能順利在人體利用並排出。
3、長時間維持同樣姿勢
久坐或久站會導致腿部靜脈血液循環不良,無法順利回流,造成下肢浮腫。
4、女性賀爾蒙變化:生理期、孕期
荷爾蒙變化會使體內水分滯留,是常見的暫時性浮腫原因
5、運動後的水腫
激烈運動後,肌肉代謝會導致水分暫時聚集在腿部,也會出現短暫性腫脹。
中醫師分享3個水腫類型以及4大消小腿水腫穴道

水腫類型有哪些?
1、脾虛濕盛型:脾主運化,脾虛則水濕滯留,形成下肢沉重、水腫。常見於久坐久吃甜食、寒飲者。
2、氣滯血瘀型:血液循環受阻,易出現局部腫脹。常見於久坐久站、情緒壓抑者。
3、腎陽虛型:腎主水液代謝,虛寒體質者會出現畏寒怕冷、小腿浮腫等。
消小腿水腫穴道,有效改善下半身水腫
1、三陰交穴:健脾利濕
2、足三里穴:補氣健脾
3、血海穴:活血化瘀
4、陽陵泉穴:消除水腫
無論是生理性還是病理性小腿水腫原因,只要能對症調理與改變生活習慣,浮腫的雙腿也能找回輕盈與彈性。搭配飲食、運動與穴道按摩,你也能從今天開始,擁有不再腫脹的美腿!

【你可能還會有興趣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