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每天到了傍晚,是否覺得鞋子變緊、腿部異常沉重?脫下襪子後,小腿上可能還會留下一道明顯的印痕。再仔細一看,小腿不僅浮腫,還像麵龜般圓圓腫腫,按壓後皮膚失去彈性。這一切都可能是典型的「小腿水腫」症狀。
小腿水腫並不罕見,雖然對健康影響通常不大,但卻不容忽視。那麼,小腿腫脹原因到底是什麼呢?讓我們深入了解常見的小腿水腫原因,並學會如何有效舒緩這一狀況。
文章目錄
為什麼會小腿水腫?小腿水腫症狀有哪些?
小腿水腫是指小腿部位因為體內的水分積聚過多,導致該部位腫脹、脹大或變重的現象。水腫通常是由於血液循環不良、體內鈉鹽不平衡、久坐久站等原因造成的。雖然小腿水腫通常不會引起嚴重的健康問題,但如果水腫長期存在,可能會對健康和日常生活產生不良影響。
1、小腿變腫或脹大
2、小腿有明顯壓痕
3、小腿感覺沉重或不適
4、活動、按摩時會有疼痛或不適
5、小腿水腫可能影響走路的靈活性
小腿水腫原因:病理性與生理性兩大類

病理性小腿水腫
病理性小腿水腫通常是由於某些疾病或健康問題引起的,這些問題會影響體內的水分平衡或血液循環。常見的病理性原因包括:
·心臟疾病
·腎臟疾病
·肝臟疾病
·靜脈曲張
·甲狀腺功能低下
·淋巴水腫
如果小腿水腫是由病理性原因引起的,通常會伴隨其他症狀,如疲勞、呼吸急促、頭暈等,這時應及時就醫進行檢查和治療。
生理性小腿水腫
生理性小腿水腫通常與生活習慣或身體自然生理反應有關,不一定是由健康問題引起的。常見的生理性水腫原因包括:
而水腫是因為「體內的水份失衡,讓水分過分聚集在細胞跟細胞的間隙中所產生。」那麼為何體內的水分會失衡?主要是新陳代謝變差了!而新陳代謝會變差,跟血液中的鈉離子含量有密切關係。

1. 鹽分攝取過量
鹽分會增加血液中的鈉濃度,這會促使水分在體內滯留。若攝取過多的鹽分(如食用重鹹食物或加工食品),就容易導致水腫,尤其是腿部水腫。
2. 水分攝取不足
很多人誤會水腫是因為喝太多水導致,這其實是錯誤觀念。如果人體的排水袪濕功能正常,即使喝再多水,也能順利在人體利用並排出。
若能攝取充足的水分,就能幫助體內的電解質平衡,也能利尿,幫助正常排除多餘水分。尤其若長時間攝取過多鹽分,更需要多喝水,來平衡體內過多鈉離子所帶來的代謝降低等副作用。
3. 長時間維持同樣姿勢
長時間的久坐或久站,會讓腿部的血液循環明顯變差,這種情況會隨著時間增加而變得更明顯。這也是為什麼通常越靠近下班時間的傍晚,小腿浮腫的情況就越明顯。
4. 女性賀爾蒙變化:生理期、孕期
當女性處於生理期或是孕期,受體內荷爾蒙影響,黃體酮水平會波動,進而讓臉部、上肢與下肢都容易變得浮腫,但這只是暫時性的。
5.運動後的水腫
運動後,尤其是長時間站立、行走或運動,肌肉的代謝活動會引起水分滯留,這種水腫通常是暫時的,休息後會改善。
生理性水腫通常不會對健康造成長期影響,通常可以通過改善生活習慣(如增加運動、控制鹽分攝取、保持適當水分攝取等)來解決。
小腿水腫的原因可以是生理性的,也可以是病理性的。生理性水腫通常不需要過度擔心,但如果水腫症狀持續或伴隨其他不適,建議尋求專業醫療協助以排除病理性原因。

【你可能還會有興趣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