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,突然心跳加快、胸口悶悶的,好像一口氣卡住上不來?這就是常見的「心悸」。
很多人一出現心悸,就會擔心是不是心臟出問題,但其實,心悸的成因很多,除了心臟疾病之外,也可能與生活作息、壓力、甚至體質有關。本文由翰醫堂周彤恩中醫師為大家解析為什麼會心悸,並分享中醫調理方法與心悸穴道緩解技巧,幫助你緩解心悸狀況。
文章目錄
為什麼會心悸?中醫師分享4大心悸原因

心悸是一種心跳異常加快或不安定的感覺,可能來自以下四大方向:
1、心臟疾病
心律不整、冠狀動脈疾病、心臟瓣膜異常、心力衰竭等,都可能引起心悸。如果伴隨胸痛、暈厥、呼吸困難,應立即就醫。
2、生活習慣與外在因素
•過量咖啡因、酒精、抽菸
•熬夜、睡眠不足
•使用部分藥物:感冒藥、甲狀腺藥物
◎中醫師研發添加GABA+酸棗仁+B12的膠原蛋白》幫助入睡、改善失眠
3、情緒與心理因素
壓力大、焦慮、驚嚇、恐慌症,或長期失眠,都可能讓交感神經過度緊繃,導致心跳加速。
4、其他疾病或生理變化
例如甲狀腺功能亢進、糖尿病、貧血、更年期、懷孕等,都可能引發心悸。
心悸可以看中醫嗎?中醫如何調理心悸?

當心悸頻繁出現,但檢查後沒有明顯心臟疾病時,中醫調理是一個溫和且有效的選擇。周彤恩中醫師指出,中醫認為心悸與「心、脾、腎」功能息息相關,以下是常見5個體質類型,而每個人體質不同,中醫會依照脈象與症狀辨證論治,開立合適的藥方與食療!
1、心血不足型
•症狀:臉色蒼白、頭暈乏力、失眠多夢
•調理:補血養心、安神
2、心陰虧虛型
•症狀:容易煩躁、盜汗、口乾舌燥
•調理:滋陰養心、清虛熱
3、痰火內擾型
•症狀:胸悶、煩躁、痰黏稠、舌苔黃厚
•調理:清熱化痰、安神定心
4、氣滯血瘀型
•症狀:胸口刺痛、唇色發紫
•調理:疏通氣血、活血化瘀
5、心陽不足型
•症狀:手腳冰冷、容易疲倦、畏寒
•調理:溫補心陽、提升心氣
如何緩解心悸?中醫師推薦2大穴道緩解心悸

在日常生活中也能透過簡單穴道按摩、生活調養、飲食調理還有適度的運動來舒緩心悸:
1、心悸穴道按摩:安定心神、放鬆身心
•內關穴:手腕橫紋上三指寬,兩筋中間。拇指按壓5秒放鬆,重複5~10次,可緩解心悸、胸悶。
•膻中穴:兩乳頭連線的正中點。以此為中心,向左右分推20~30下,幫助氣血流暢、胸口舒暢。
2、生活調養
•規律作息,避免熬夜
•放鬆情緒,避免過度焦慮或大喜大悲
3、飲食調理
•減少咖啡、濃茶、酒精
•遠離菸品,減輕心臟負擔
•多吃桂圓紅棗茶、枸杞、蓮子等養心安神中藥食材
4、適度運動
•飯後散步、伸展操、瑜珈、太極
•幫助舒壓,穩定自律神經
心悸不見得都是心臟病,偶爾出現時,可以透過飲食、作息調整與穴道按摩來緩解;若頻繁出現或合併胸痛、呼吸困難,則務必盡快就醫。透過現代檢查搭配中醫體質調理,才能真正改善心悸,守護心臟健康。
◎中醫師研發添加GABA+酸棗仁+B12的膠原蛋白》幫助入睡、改善失眠

【你可能會有興趣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