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醫師專欄/健康資訊報導〕
小腿肌肉在睡覺時突然抽緊、疼痛,甚至痛到醒來,是許多人都有過這種半夜抽筋的經驗。那抽筋的成因很多,可能與電解質失衡、血液循環不良、或小腿肌肉過度使用有關。要知道抽筋怎麼辦,就必須先了解抽筋原因,並找出什麼情況下容易抽筋,才能有效預防與改善。
翰醫堂陸冠瑋中醫師將在本文中解析3大常見抽筋原因,並分享7個實用的舒緩與預防抽筋的方法,幫助你減少夜間小腿抽筋的困擾。
📚延伸閱讀 |
·足貼有用嗎:https://www.dayhealth.tw/feet-sheets/ |
·腳水腫吃什麼:https://www.dayhealth.tw/de-edema-food/ |
文章目錄
為什麼會抽筋?陸冠瑋中醫師解析3大抽筋原因

抽筋的成因千百種,但陸冠瑋中醫師將其歸納為以下3個最常見的關鍵因素:
1.電解質失衡
當我們大量流汗、嘔吐、腹瀉,或是使用利尿劑時,身體內的水分和電解質(如鈉、鉀、鈣、鎂)會大量流失,導致肌肉無法正常收縮與放鬆,就容易引起抽筋。這也是為什麼在夏天運動時,特別容易發生抽筋的原因之一。
2.肌肉過度使用
長時間的劇烈運動或過度勞累,會讓肌肉處於缺氧狀態。當肌肉得不到足夠的氧氣供應,就可能在運動後或夜間靜止時,發生突然性的肌肉痙攣。
3.血液循環不良
許多人因久坐、久站,或像懷孕婦女的子宮壓迫,導致血液回流不順。當下肢的供氧不足,就容易誘發肌肉抽筋,特別是小腿與腳底的肌肉。
小腿抽筋怎麼辦?中醫師分享3招舒緩抽筋
小腿抽筋當下肌肉急速收縮帶來的劇痛,真的讓人難以忍受。陸冠瑋中醫師分享了3個緊急舒緩的妙招,當下立即照著做,就能有效緩解不適:

1.熱敷
抽筋時,肌肉處於緊繃僵硬的狀態。這時候用溫熱的毛巾或泡腳,有助於放鬆肌肉、促進血液循環。提醒大家,水溫要以不燙傷為前提,如果抽筋位置在小腿,熱敷或熱水泡到「承山穴」(小腿肚)效果尤佳。
2.按摩與拉伸
在抽筋部位,用手輕輕按摩,並進行適度的拉伸。例如,小腿抽筋時,可將腳板往身體方向扳,幫助拉長小腿肌肉。輕柔的按摩和伸展能幫助肌肉恢復彈性,減少痙攣。
3.飲食調整
抽筋也可能是身體在提醒您,缺乏某些營養素。可以適時補充富含鈣、鉀、鎂的食物,例如香蕉、地瓜、牛奶等,從根本上改善電解質失衡的問題。
📚延伸閱讀 |
·足貼為何能吸出濕氣:https://www.dayhealth.tw/feet-sheets/ |
·解決腳汗的4大穴道:https://www.dayhealth.tw/sweaty-feet/ |
·泡腳可以天天泡嗎:https://www.dayhealth.tw/feet-soaking/ |
小腿抽筋怎麼預防?養成4大日常習慣有效預防抽筋
當然,比起等抽筋發作再處理,更好的方式是提早預防!陸冠瑋中醫師提供了4個簡單實用的預防方法,只要持之以恆,就能大大降低抽筋的頻率:
1.補充電解質
平時保持均衡飲食,尤其是在運動後,記得補充水分和電解質。如果流汗量大,也可以選擇含有電解質的飲品。
2.規律運動
適度鍛鍊能增加肌肉耐力,避免肌肉過度使用。但請記住,運動前要充分熱身,運動後也要做足伸展,讓肌肉保持柔軟有彈性。
3.避免過度疲勞
長時間久站或久坐,都可能影響血液循環。記得要合理安排作息,工作一段時間後就起來走動走動,避免身體過度勞累。
4.保持足夠水分
每日攝取充足的水分,是維持身體機能正常運作的基礎。補充足夠水分有助於維持電解質平衡,避免因脫水而導致的抽筋。
抽筋可以看中醫有用嗎?調養氣血、改善體質是關鍵

陸冠瑋中醫師表示,中醫也能有效調理抽筋問題,其核心理念在於「調養氣血」、「舒筋活絡」與「改善體質」。
•調養氣血
中醫認為抽筋與「肝」有關,古人認為「肝藏血,肝藏筋」。若肝血不足,筋脈失養,就容易抽筋。中醫會透過內服中藥,如芍藥甘草湯,來補血養筋、舒筋活絡。
•小針刀舒筋活絡
針對筋膜組織發炎、沾黏或增生導致的疼痛與抽筋,中醫師可運用小針刀進行局部治療,改善血管與神經壓迫。
•改善體質
中醫會根據個人體質,針對風、寒、濕、熱等邪氣引發的體質虛損,進行整體調理。
常用藥材如艾葉、木瓜、藿香等,可內服外用結合,達到治本的效果。
抽筋雖然常見,但並非無解。透過陸冠瑋中醫師的專業解析,我們不僅了解了抽筋原因,也掌握了小腿抽筋怎麼辦的正確做法,以及日常預防抽筋的方法。下次當抽筋來襲時,別再手足無措,按照這些簡單又有效的舒緩步驟,就能快速減輕不適,讓小腿恢復放鬆。
若您的抽筋問題頻繁發作,或在日常調整後仍未改善,建議盡早尋求專業醫師或中醫師的評估,透過調養體質、改善氣血循環,才能從根本解決抽筋困擾,讓您安心入睡、不再半夜痛醒。